top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100周年紀念

會名及會徽的演變

在過去多年來,本會曾數次更改會名和會徽,以反映本會、動物福利界以至香港整體社會的變遷。

本會最初取名為「香港防止虐待禽畜會」。箇中原因,除了因為成立防止虐待禽畜會的風氣在世界各地興起外,還因為創立本會的初衷,就是為了防止禽畜在運送、屠宰或勞役過程中遭受到虐待。

1964年,本會獲英國皇家防止虐畜會正式確認為分會,隨後於1978年,更獲准更名為「皇家香港防止虐畜會」及以英國皇家防止虐畜會的會徽作為會徽。

到1989年,為提升本會在華人社會的形象,本會將中文名稱更改為「皇家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以突顯本會的工作除了防止禽畜遭受虐待外,還致力於提高動物福利水平。

隨着香港於1997年回歸祖國,本會把名稱中的「皇家」字頭刪除,同時採用了一個全新設計的藍色會徽,以一隻貓和一隻狗的圖案,代表本會將加強推廣動物福利和社區外展工作,務求以可持續的方式,為香港的動物創造出更好的未來。

自2012年起,本會開始使用目前的會徽,希望以淺藍色和無外框的設計,帶出一種簡潔及親民的感覺。

里程碑

1903
一群熱心的志願人士於8月28日義務組成香港防止虐待禽畜會,但當時還未正式註冊。

成立初期

1921
本會於6月23日重組,標誌本會正式成立。
1923
在何東夫人捐助下,本會首個「狗兒之家」於6月正式成立,選址九龍窩打老道。
1930s
本會呼籲政府強制畜商以木板箱代替竹籠來運送豬隻和牛隻,以免這些動物被竹籠的斷枝所刺傷。
1935
經過本會積極遊說,香港終於在11月29日首次訂立《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69章)。本會檢核部亦隨之於1937年成立。
1941
隨着香港於12月25日向日本投降,本會被迫停止運作。

戰後重建

1947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會於8月23日正式重開。
1950
本會除進行戰後重組外,又針對1940年代中期起爆發的狂犬病而推動相關的教育運動。同年,香港訂立《貓狗條例》(第167章),以控制狂犬病疫情及禁止屠宰及進食貓狗。
1952
本會在皇后大道中柏拱行開設新總部。
1959
本會於9月15日舉辦寵物展,讓兒童有機會展出心愛寵物及學習如何照顧牠們。
1960
本會在全港不同地點,包括本會轄下中心設置貓箱,收集市民不欲飼養的貓隻和幼貓,以免牠們被遺棄街頭。
1964
本會獲英國皇家防止虐畜會正式確認為其香港分會。本會總部由中環遷往位於灣仔海旁的夏愨慤道新址。
1966
本會在夏慤道總部內設立多露菲麥基哥動物診所。
1967
經過3年的建造工程後,由賽馬會撥款興建的九龍辦事處於11月29日正式啟用。

經濟發展

1971
於1月,本會建議政府增設更多公共狗廁,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為改善本港的動物福利水平,本會將當時實行的動物保護法例摘要翻譯成中文,再印製成宣傳單張向寵物店及農場派發。
1972
本會開始為因故而在短期內無法照顧寵物的主人提供狗隻美容及食宿寄養服務。
1974
於11月,本會一名督察聯同一名警察前往元朗欖口村調查,發現有人在家中飼養過百隻貓狗,遂檢控他疏忽照顧動物,最終這名違例者被罰款1,000元。
1975
經過本會本會終於透過檢控,促使荔園遊樂場為園內動物提供足夠的生活空間,雖然本會早於五年前的1970年已向該園發出警告。經過本會5年來的警告和遊說,政府終於檢控荔園遊樂場,成功迫使園方為園內動物提供足夠的生活空間。
1977
本會獲捐贈首輛緊急救援車輛。
1978
本會獲頒授「皇家」字頭。
1979
本會聘請第一位全職獸醫Dr. Cynthia Smilie。
1982
在狂犬病再次在香港肆虐期間,本會合共為超過6,000頭狗注射疫苗,並大量進行狂犬病教育工作。
1983
本會轄下、位於長洲的The Lenore Nell Winfield診所,以及西貢中心暨診所落成啟用。
1985
本會大埔康樂園中心暨診所啟用。
1986
為將服務拓展至新界地區,本會首次舉辦「屈臣氏乖乖狗行大運」,創出亞洲先河,並籌得10萬元善款。

本會總檢核督察鄭金源獲委任為本會首位全職教育主任,專責向警隊、學校及青少年團體傳授有關動物福利的知識。又編寫了《誰關心牠們呢?皇家香港防止虐畜協會在香港的故事》小冊子並廣為派發。
1987
本會首個流動獸醫診所——何東爵士動物福利流動中心投入服務,讓新界區居民首次可以在區內使用獸醫服務。
1989
本會將中文名稱更改為「皇家香港愛護動物協會」。

持續發展

1990
英國皇家防止虐待禽畜會調派Daniel Jones來港成為檢核部總監督,以改革檢核部。由於夏慤道總部已破舊不堪,本會總部暫時遷至位於夏慤道及分域碼頭街交界的臨時用地。

動物生育控制有助保障動物福利,本會開始大力推廣。
1992
位於灣仔的賽馬會彭美麗動物福利中心暨本會總部正式開幕啟用。
1996
雖然本會努力遊說,有關當局仍決定嚴厲執行過往少有執法的公屋禁養寵物規例,導致本會在短短兩個月內接收了32,000隻棄犬,令本會各中心均不勝負荷。
1997
本會把會名中的「皇家」字頭刪除,正式改名為「香港愛護動物協會」。
1999
本會成立領養部。
2000
於8月,本會推出亞洲首個「先捕捉、後絕育、再放回」項目——「貓隻領域護理計劃」,藉此推動香港向成為動物的「仁愛之都」邁進一步。
2001
本會的新九龍中心於2月24日落成啟用。由伍寳寳基金贊助、位於大嶼山梅窩的寳寳動物福利中心於8月正式投入服務。
於5月,本會與亞洲動物基金會及國際愛護動物基金聯合舉辦亞洲首個國際動物福利專題研討會——「動物在亞洲」。
2002
本會的流動福利車於9月投入服務,為新界偏遠村落提供廉價的動物絕育手術。
2003
本會聯同一群關注動物福利團體,成功遊說房屋署引入暫准安排,讓13,000多隻符合指定要求的狗隻可繼續與居住在公共房屋的飼主生活。在Extra Trading Company 的捐助下,本會於3月在旺角設立動物領養中心。
2005
本會推出「社區狗隻計劃」,以加強狗主的責任感、改善狗隻福利及控制本港放養狗隻和流浪狗隻的數目。
2006
在本會及其他動物福利團體不斷遊說下,政府終於在4月修訂法例,規定所有在寵物店待售的狗隻必須植入晶片,並於12月6日,將虐待動物的最高刑罰提高至罰款20萬元及監禁3年。
本會於5月推出「動物絕育資助計劃」,為有財政困難的飼主提供動物絕育現金折扣。
2007
由本會教育部設計的「關懷動物教室」教材正式推出,為學校提供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教學資源,從小培養下一代對動物的關愛。
2008
本會於9月在西貢設立領養中心,並邀請「住好啲」,以唐樓外貌為藍本,為中心作室內設計。
2009
於7月,本會的「關懷動物教室」教材推出適合中國內地學校使用的版本。於9月,本會支援中國提出動物保護法提案並展開公眾諮詢。

今時今日

2012
本會赤柱領養中心於9月11日正式投入服務。
2013
本會位於元朗的錦繡中心於10月25日正式營運。
本會發起「杯葛無良繁殖」運動,藉此讓公眾了解無良繁殖對動物帶來的痛苦,以及促請政府及立法會加快審批《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規例》(第139B章)的修訂,落實監管狗隻繁殖行業。
2014
本會推出「唐狗絕育計劃」及展開「Mission Zero 零願計劃」,呼籲公眾伸出援手,攜手實現「動物零苦痛」的目標。
2015
本會獲政府同意,在離島區進行狗隻「捕捉、絕育、放回」試點計劃。3月2日,本會聯同21個動物福利及關注團體成立「杜絕非法捕獸器同盟」。
2016
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本會在青衣興建教育及動物福利中心的用地申請。本會在深圳設立動物福利教育中心,以便在內地更直接及更有效率地推廣動物福利訊息。
2017
香港修訂法例,首次以發牌制度規管狗隻繁殖活動,由3月20日起,凡在本港繁育狗隻,不論是商業繁殖者還是私人狗主,均需持有政府發出的牌照或許可證,藉此收緊寵物買賣的管制。本會在港獸醫支持本會深圳中心推行「先捕捉、後絕育、再放回」項目,成功將有行為問題的動物數目減少三成。
2018
本會和多個保護動物團體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取得回報,政府對《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586章)作出修訂,由5月1日開始大幅加重違例刑罰,並最終全面禁止香港的象牙貿易。由於香港是有名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中心,這將對保護動物工作產生物種以至個人層面的全球性的影響。
2019
本會就政府提出有關修訂《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第169章)的方案提交了意見。
2021
本會慶祝成立一百周年。

第二個百年: 繼續前行

2022
新落成的愛護動物協會百周年中心預計將於下半年啟用。

與我們分享難忘點滴
#SPCA100years